二手货交易网,二手货交易网站上演"抢人 大战

近阶段,百姓网、赶集网及58同城等网站不仅广告频出大手笔,轮番在各类媒体上轰炸,而且相互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抢人”(即抢客户)之战频频在二手货交易网站之间上演。近日,陈永东接受了劳动报记者的采访,对国内二手货交易网站目前的经营状况及竞争环境等方面问题发表了看法。以下为劳动报记者邰佳在采访陈永东等人后撰写的文章:
二手货交易网站上演“抢人”大战
从影视红星姚晨到杨幂,从赶着一头驴说“啥都有”到老外的那句“免费、快速、卖得掉”,“二手货上网卖”的广告近期狂轰滥炸。随着资本的密集进入,目前赶集网、百姓网和58同城的新一轮“战役”已然打响,其中有人高举“低成本”旗帜,有人倡导“大规模”哲学。而最终,如何在盈利模式和用户体验的博弈中取得平衡,或将成为胜出者的核心筹码。
同业竞争:1个qq号引来4封“抢人”邮件
要问谁是近期的广告宠儿?答案很可能是:二手货交易网站。
赶集网的广告请来影视红星,赶着一头驴喊“啥都有”;百姓网则启用老外,洋腔洋调地说“免费、快速、卖得掉”。这阵子,几支广告相继在电视、公交、地铁等场合,进行密集“轰炸”。
除了这种“明枪”,它们还有争夺客户的各种“暗箭”。记者近日就亲历了其中“一招”。
在百姓网、赶集网、58同城这三家网站上,记者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布了完全相同的二手货品转让信息。但在联系方式上,记者“埋了个伏笔”:只在58同城上留了qq号码,而其他两家留的是电话号码。
此后,记者在qq邮箱收到了4份“抢客户”的邮件:“刚刚看了您在网上发布的‘……U盘’,在我们网站有很多人都对您发布的信息感兴趣,您只需要30秒就可以把您的信息免费发布到我们网站上。”邮件最后没有署名,而是“点此发布”的四个字链接,点击进去,就打开了百姓网的主页。
记者体验:58同城“较难卖”
而实际效果究竟哪家网站更好?是否真像广告所说的那样“卖得掉”?记者从百姓网得到的数据是,“月浏览量10亿”;而有资料显示,目前58同城与赶集网占据市场份额最大,在独立用户访问数量、用户访问页面数量、用户访问时长,这三项主要指标上,也处在领先位置。
截至7月20日中午12点,记者在新浪微博上看到百姓网、赶集网和58同城的官方微博粉丝数分别为18万、53000和14000。
都说自家交易旺,人气足,究竟是骡子是马,记者近日亲自做了一次测试。
7月19日,记者将一个二手U盘和一把全新的免洗拖把的转让信息分别发布在百姓网、赶集网和58同城上,价格都定在网站同类物品的平均水平。当天,接到的两个有购买U盘意向的反馈,都来自赶集网。
7月20日中午,记者查看了在3家网站所发布信息的浏览数量,U盘在百姓网的浏览量有61次,在赶集网和58同城的浏览次数分别为35次和12次,而免洗拖把虽然没有接到有购买意向的反馈,但浏览量也分别有23次、36次和14次。
仅就记者的这次测试结果看,来自赶集网的实际效果最理想,而就浏览的次数看,百姓网要多于58同城。3家网站中,58同城既无反馈,浏览量又最少。
老用户总结:赶集网、百姓网各有专长
如果说一次结果不能排除偶然性,那么我们再看看另一位用户的“旁证”。
章木兰是分类信息网站的老用户了,她在网上买卖二手货已经两三年了,从健身器到玩具,从自行车到儿童英语教材,从****到电吹风,从家具到邮币卡,她的交易物品门类众多,次数超过百次。
“刚开始,有东西要卖,我会三家网站同时发布信息,赶集网和百姓网的反馈一直比较好,58同城却卖不掉。”章木兰告诉记者,有了几次经历后,她就只在赶集网和百姓网两家网站上卖二手货了。
那究竟是赶集网还是百姓网更卖得掉呢?
章木兰说:“还是要看具体的东西,我的交易经历让我觉得,赶集网年轻人、白领多一些,数码电子类产品更好卖,而百姓网也有中老年用户,生活日用品相对更好卖。”
结合记者的测试结果,两方面确实是互相印证。U盘属于数码电子类产品,记者接到的第一个反馈,是一位沪上高校研究生,他从赶集网上看到的信息,免洗拖把虽然没有接到反馈,但浏览次数确是在百姓网上最多,也证实了章木兰所说的“百姓网日用品卖得更好”的说法。
“卖不掉”怎么办?
“置顶”要掏钱
二手货的信息如果发布一段时间,随着同类物品的新信息发布,旧的信息位置就会下沉。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办法就是花钱购买“置顶”。在用户购买的这段时间内,“置顶”信息会一直位于免费信息的前列。具体的价格每个网站不一样,一个网站内,物品的种类不同价格也会不同。
以记者发布的U盘为例,若要在百姓网置顶,价格有两种:7天100元和30天400元。而在赶集网则最便宜,为3天20元。58同城的普通置顶价格,有从6小时-30天不等的时间段,价格为8.4元-1008元,单价58同城最贵,但它可以选择较短的时间。
三家分天下:上亿美元风投密集进入
其实,二手货交易网站这种分类信息并不是新兴的网络服务。分类信息网站即将分散的、甚至跨地域的信息集中起来,按照城市及行业等分类,以便网民查找。在美国,分类信息网站Craigslist是这方面的鼻祖。
在国内,2005年百姓网成立之后,新浪、搜狐、网易、腾讯都陆续推出自己的分类频道。2006年底,达到历史最高的2000家。随后是分类信息网站的洗牌期。到2009年底,全国做分类的网站已不到100家,真正运营的不超过20家。到目前,形成了很明显的第一梯队:百姓网、赶集网、58同城,这三家做大了。
简单的“做大”二字,背后蕴含的其实是分类信息网站目前已实现国内2亿多用户、市场规模600亿元的庞大规模。
采访中,易观国际分析师董旭向记者指出,分类信息行业也被认为是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后又一增速最快的新兴互联网商业形态。鉴于Craigslist在美国的成功,某种程度上,无论是Craigslist的中国模仿者还是他们的投资人,都相信分类信息网站将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下一个爆发点。
于是,它们被风投“相中”,资本密集进入后,有了这一轮高密度的广告轰炸。据了解,2010年至今,地处北京的58同城和赶集网均得到了上亿美元的注资,投资者中不乏华平、软银赛富、红杉等知名风投。而百姓网也进行了两轮融资。
开拓盈利模式:大规模与低成本的PK
随着资本的密集进入,新一轮“战役”已然打响。“最终,用户数量还是体现分类信息网站实力的唯一要素。”董旭说,争夺用户还是这三家网站最重要的事。
另一方面,分类信息网站的盈利模式如何?对于这个话题不得不提分类信息网站的鼻祖,美国的Craigslist。
新媒体与创意经济领域学者陈永东副教授认为,目前国内生活分类信息网站的盈利模式与其鼻祖并不相同:“Craigslist仍然是非盈利网站,不接受VC(风险投资),甚至参与了许多公益与慈善活动,其仅向少量类型的广告主收费,如招聘与房产;而国内的58同城、赶集和百姓网等却或多或少地带有商业色彩,且对所有广告主收费。”
目前国内分类信息网站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广告、建站收费、置顶收费。其中,置顶收费类似于竞价排名。
而面对同一个市场,业务上有交集的分类信息网站展现了不同的生存哲学。细心者不难发现,百姓网与美国的Craigslist有许多相似之处:员工总数极少、不设分公司、不设销售队伍、崇尚技术,其本质都是压缩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
相对之下,58同城更相信规模的价值。2006年投资58同城时,软银赛富基金合伙人羊东即和创始人姚劲波达成共识:“做不成一定规模,分类信息网站最终只能停留在炒作概念的阶段。我们就是要推动有发展潜力的分类信息网迅速做大,与同行拉开距离。”
因此,58同城并不满足于一个纯粹的生活信息供应商角色,而是不断拓展自身的服务范围,将近年来强势崛起的团购、SNS、移动应用等热门产品等整合到分类信息模式下。
而习惯于聚焦个别业务的赶集网依然延续了以往的策略。眼下,赶集网将建设移动互联网应用作为首要任务:发布生活信息手机客户端,提供12个大类200多个小类的信息服务。陈永东表示,目前,国内的分类信息市场之争目前尚未摆脱跑马圈地的阶段,规模成为分类信息类网站拉开与竞争对手差距的首要前提,但如何在盈利模式和用户体验的博弈中取得平衡,如何吸引用户并形成一定的黏性才是其核心价值。(撰稿人:《劳动报》邰佳,原文标题《二手货交易上演”三国演义”抢人大战一触即发》,被采访人陈永东联系邮件:[email protected])
Tags:  二手货交易网站 二手货交易 二手货交易网58 二手货交易市场 二手货交易网

延伸阅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