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PI 对中国SNS网络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相似性的游戏其实是在消费关系, 这类性格,爱好相似的话题平时流落在酒桌上,同学聚会,同事午餐,MSN 聊天中.人们在这些无意识的互相比较里, 逐渐理解的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会议之中,几个国内顶级的SNS代表提到了一些SNS 挂件的故事,很有启发. OPEN API本身其实和软件行业的其他标准如SOA 类似, 说到底都是为了降低用户的互操作成本. 不过在企业软件端, 由于业务的严肃性, 使得草根参与的空间并不多. 反过来, 在与严肃性反向的SNS 里面,OPEN API带来方式上的转变可能更为深远. 这里仅从一个社会学的角度来做点分析.



那个最早认定WEB2.0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演化的观点我很赞同. 研讨会上提到的漂流瓶与伸懒腰的时钟两个挂件盛行的例子很有代表性. 后者只是一个工程师一个下午的即兴之作, 甚至可以认为是个个人行为, 不过其受欢迎程度可能远大于一个团队几个月的作品. 这次情况在SNS很可能渐成常态. 前些年, 电信运用商总是期盼杀手应用可以改变3G的生态, 现在IPHONE的盛行使得这个希望听上去成为笑谈. 为了推动MAC/IPHONE的应用开始, 专门的基金I-FUND已经开始酝酿, 现在所有人的玩法都开始变成 "开放平台+外部力量" 这种模式. 回到笔者开始的经历, 一个相似性游戏可能只吸引一段时间的人气, 如果技术门槛的降低,可以使得草根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变成半成品或应用, 这很可能会成为一种自组织的巨大力量.



SNS在社会学方面的独特性在于它的社会心理属性.喜好,性格, 交往其实都是一种心理需求,这个心理需求的指向是个人在群体里面的表达和获得认同, 也就是说, SNS表明上热闹的是人际交往, 但其心理需求是个性表达. 而在个性表达和互动之后, 个人很可能做了一次自我发现. 而自我发现的过程, 很难在常规的工作和家庭中获得更新.SNS一个独特的价值就是,它带来了某种即兴感和陌生感, 恰恰是半生不熟的朋友才促使人们重新发现自我, 陌生感带来一种新鲜的刺激, 而人与人网络的互动又充满即兴性, 我永远猜不到最近又谁来看过我. 熟悉爵士乐的人知道, 即兴和陌生感可能是创意的真正来源, 而目前国内SNS 网络最缺的就是这个. 严肃的商业体系证明自己在把握社会心理的即兴需求方面乏善可陈, 一个更为自然的方式可能是: 开放技术门槛以吸引外部力量的加入, 巨大的范围会产生广泛的创意, 用户投票自动建立奖励机制, 自然选择的机制来保持整个创意生态的演进



以我个人的经历判断, 美国SNS有他们特定的消费文化与社会心理为基础, 中国的SNS的走向必然要与中国网民的消费文化和社会心理相匹配, 目前国内的SNS做了技术模式的C-TO-C (COPY TO CHINA), 不过, 未来的演化一定不是这些SNS的运营者来驱动的. 预测SNS网民的喜好, 比预测一个月以后的天气还难. 唯一的办法就是, 利用互联网的自组织属性, 让更多的漂流瓶从草根世界中涌现出来.



互联网世界的创意如同野兽, 是难以从商业公司严谨的家畜式管理方式中产生出来的. SNS商业化公司的定位,也许应该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型野生动物园, 而它的范围是整个网络丛林.

Tags:  SNS API OpenAPI

延伸阅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