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起大旗,周鸿祎祭起“开放”大旗

周鸿祎祭起“开放”大旗祭起大旗 开放,当下中国互联网市场最为热门的关键词被这样的方式诠释了出来,也不由得让市场心生猜想:这会是3Q大战第二季的预告片么?
本刊记者 默少克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儿童节,同为父亲的周鸿祎显然没有给马化腾一个开心的心情。
5月31日,奇虎360公司发起召开了第一届互联网开放大会。作为盟主的周鸿祎高调宣布:“开放是中国互联网下一个十年发展的主旋律。”
在此之前几周,腾讯公司已经宣布将在6月15日召开“开放大会”,对外公布会议是重量级的,筹备半年之久。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60版的开放大会快马加鞭准备了3周就召开了,抢在腾讯前夺取市场眼光的企图一目了然。
周鸿祎的顺理成章
先是3Q大战,然后在美上市,周鸿祎这半年过得风生水起,掌声与骂声齐飞。
3月30日的上市,将业界对360的关注推上顶峰。当时资本市场环境并不好,大把中国概念股在美上市即破发,日本大地震效应尚难预测,奇虎360却恰好以360倍的市盈率成功上市。
长期以来,周鸿祎一直以“免费”理论在中国代言人的面目出现。当《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推出《免费》时,周鸿祎逢人就送一本。
他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曾经总结自己的盈利模式:“基础服务免费,用客户端积聚海量用户,然后推出特定的增值服务,通过长尾来实现盈利。”
这套理论建立在对中国互联网国情认识的基础上——“只要是人人都需要用的互联网服务,就应该是免费的。只有少数人需要的,就可以作为收费。有一定数量的用户群之后,就可以推出增值服务了。我们不会在软件里搭载广告,广告不是我们的方向。”
等到奇虎360上市之后,从上市招股书上人们看到,360的收入与优酷相差不大,但是考虑到360系安全卫士、杀毒、浏览器的庞大用户数量,可见360从自身用户手中变现的能力并不强大,甚至可以说长尾效应并不明显。
面对美国资本市场,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往往会说“我们是中国XXX”,Google、facebook中国版的概念在资本市场上能够迅速得到认同。
周鸿祎开创的模式很难说是根本性的变革,但在美国却也没有样板公司可供借鉴。对于挑剔的投资者,他选择了一套新的模板——360是一家颠覆性的免费、开放平台型公司。
360靠什么赚钱?招股书给出了答案,互联网广告才是王道,占了总收入的将近七成,而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才两成多。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周鸿祎的360帝国目前走上了一条靠客户端产品吸引流量、用浏览器来变现流量的发展路径。
变现流量不是什么新路子,当年几大门户能撑过寒冬靠的就是直接将流量转化为广告凭据。Google能在今天称王称霸靠的是对流量进行精准分析,进而投放针对性广告。
对周鸿祎而言,在当下中国,能将客户端积聚的人气和流量转化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浏览器。人们发现,原来挂在360浏览器的网址导航是最大的收入来源,而且搜索分成也是重要部分。
周鸿祎的创新与颠覆在于重新定义浏览器作为互联网接口的意义,当克里斯·安德森发出他的判断“web已死”时,周鸿祎却找到了新的突破。
路径清晰后,人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周鸿祎会加大在网页游戏和团购平台上发力,这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变现方式。周鸿祎自己也说,在360的平台上,如果是免费的软件我们就不收费了,如果收费,大家就一起协商分成。
360的帝国根基建立在客户端软件基础上,这种模式并不像腾讯产品产生了难以割舍的用户联系。3Q大战后,腾讯加大了安全和杀毒软件推广力度。马化腾在内部会议上发了狠话,在微博和安全软件这两个项目上投入上不封顶,不接受失败。
周鸿祎用“免费”颠覆了传统的杀毒软件格局,接下来他的关键词成了“开放平台”。如果真正能建立一个用户黏性极强的平台,他才能免于客户端崩塌而全盘瓦解的恐惧。
在开放大会上,周鸿祎宣布了四大举措:对合作者提供标准API免费接入、免费推广;承诺web游戏分账比例最高;建立开发者奖励基金,高达1亿元的奖金,奖励个人开发者;建立360度创新应用基金,投资10亿元,支持创业创新企业。
对于业界高度关注的分账比例,周鸿祎指出不同领域分账比例不同,如中国的软件本来不挣钱,360就干脆不收钱;网络游戏是一个金矿,现在大佬级公司与游戏公司的分账比例是8:2,一般的公司是7:3,360的目标是5:5。
此举让内容提供方大为振奋,长期以来,分账比例成了制约中国能不能出一个Zynga绕不过去的节点。
不过仔细分析,目前360平台计划诚意很足,新意却有待考量:团购平台就像是团购导航;安全桌面效仿了苹果的App Store,可又像是360软件管家的桌面版:浏览器开放,但浏览器本身就是用了别家的内核。
360起家靠客户端软件,可开放平台产生的新的内容能否与既有客户端之间发生化学效应,将成为周鸿祎“开放平台”战略的关键。
周鸿祎激发了马化腾?
对于一个国外用户而言,打开webqq页面与360桌面全屏版,他可能很难发现个中差异。
做开放平台,成了马化腾与周鸿祎的共同发力点。一向自负的周鸿祎在他的开放大会上说,今天马化腾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两年前我给的建议。
3Q大战之后不久,马化腾在公开场合就已经声称,未来腾讯会在发展时考虑更多的问题,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完全自己做。他用了一个诗意十足的句子:“我对境界的理解就是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完美结合在一起。”
随后,马化腾公布了《关于互联网未来的8条论纲》,宣布“开放和共享不仅仅是我们公司应该负起的社会责任,也更加是我们拥抱未来的方式。”
在马化腾看来,互联网时代下“垄断”是不存在的,是假想敌。产业上游价值将重新崛起,而渠道不再重要。
小马哥的高调宣布成为一个起点,半年之后,市场发现腾讯正在发生一些改变:先后宣布开放腾讯微博、腾讯朋友、QQ空间以及即时通讯Q+等平台。
最为引人关注的莫过于Q+平台开放,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将可通过这一平台,直接为6.47亿QQ用户提供服务。
在5月的站长大会上,马化腾鼓励开发者:“如果非说腾讯是做大山,那也不能是荒山,希望开发者能成为山上的大树,甚至比山还高。”
针对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步骤,外界对于马化腾表态的最大质疑是,如果某个应用在腾讯平台上得到了证明,强大的腾讯会不会制造出一个差不多的应用?毕竟,QQ旋风、QQ影音都是腾讯成功的案例。
在此之前,李彦宏宣布在百度推出“框计算”平台,可一段时间过去之后市场发现,原来框的是百度自己的内容。比如在百度搜索“乡村爱情进行曲”,框出来的是奇艺网站的内容,还大咧咧地显示“奇艺,百度旗下视频网站”。
再比如国内一些SNS网站,明码标价通知哪些开发者不能干,而这些往往又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好应用,甚至轻易屏蔽也不是稀奇事。
腾讯会不会也成为这种中国特色策略的跟随者?从目前情况来看,腾讯的开放战略似乎沿着货真价实的方向大踏步前进。腾讯三大开放平台——IM开放平台、SNS开放平台、微博开放平台布局完成。
看起来,马化腾试图通过开放的战略改变这家公司的基因,一向孤芳自赏的企鹅开始尝试着与大家一起其乐融融。
除了开放平台,马化腾开始加大投资力度,今年初,腾讯成立了“产业共赢”基金,规模为50亿元,其定位是:为互联网及相关行业的优秀创新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很快,华谊兄弟(影视制作)与艺龙(在线旅游)成了腾讯收购的目标。
与腾讯上一次大规模收购相比,今年以来的腾讯收购显得更“重”——影视制作和在线旅游都需要强大的线下配套。
与此相伴的是,腾讯收购的触角伸出了中国,不但在美国、韩国这样的网络创新发生地投下了棋子,还在越南、印度、泰国等新兴市场进行了多笔收购,输出了自己的工具与技术。
当然,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巨额投资对象是俄罗斯的DST公司,这家公司既是东欧发达互联网公司,同时也是多家互联网巨头的投资者(facebook,zegna),腾讯的野心可见一斑。
开放平台,革谁的命?
除了360与腾讯,阿里巴巴、搜狐、百度都摆出了开放的姿态。开放平台成了中国互联网巨头们新的口头禅。
周鸿祎表示,自己选择开放是以“求生存”为愿景,他觉得自己是业界的“鲶鱼”,“把水弄活,鼓励有用户、有能力开放的大公司开放”。
马化腾显然不会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被周鸿祎激发的,在他的视野里,这是一次再造腾讯的机会。上半年,腾讯已经连续举办10场“诊断腾讯”系列论坛,邀请一百多位专家。马化腾在现场表态:“不要给我留情面,提出严厉批评。”
开放平台的好处显而易见:第三方应用可以借助拥有庞大用户数的平台进行推广,节省了大笔推广费用,而平台公司可以通过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数据和内容进行开发,获得收益。这是一个相互激荡产生新的化学效应的过程。
从互联网历史上看,高举开放大旗的Google、facebook、twitter都是以此为突破点,成为了新的王者,他们有勇气有口气,更有实际的行动力。因为这一切都是和他们未来的收益息息相关,他们当时都是新人。
反观国内互联网公司,现在高喊口号的都是一些已经相当成熟的巨头公司。开放平台看上去很美,但实际怎么样没人知道,而且需要让渡自己的一部分权益,让别人在自己的舞台上发展,更是挑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敏感点。
毕竟,革自己的命是最难的。
Tags:  周鸿祎微博 周鸿祎老婆 迅雷周鸿祎 周鸿祎 祭起大旗

延伸阅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