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周刊:弹性社交网络

错过新新事物的恐惧让硅谷风投砸了史上最多A轮投资,即便标的是一款体验差劲的产品。
文|CBN记者徐涛
4100万美元。别提上线,创业公司Color的创始人连PPT都没展示就获得这笔比Twitter、Foursquare甚至Facebook同期还要多的融资。
第一次登陆Color时,你被告知先输入一个ID,然后照一张照片,然后剩下的你自己去摸索。如果此刻你身边方圆30米内并无人在玩Color,你会不知道如何和朋友共享,或者接下来还能干嘛,只能盯着刚拍的那张孤零零的照片一头雾水。
Color的创始人Bill Nguyen认为,如果用户弄懂了这款基于位置的图像(照片+视频)分享应用之后,就会感到发自内心的震撼。Color的原理是:通过对地理位置的识别,你拍的照片或视频会推送到这一范围内所有打开Color的用户手机上,不管这些用户是否认识你。同理,别人也可以随时Color你。
“熟人不一定在你身边。” Bill Nguyen解释,“我们想打造即兴即时的社交网络。”在Facebook上,除非你将一个人移出好友名单,否则他永远是你的“朋友”。而Color通过记录你在同一地点发布照片次数、彼此评论的频率,无需设定就能帮你计算出朋友的亲疏远近。
听起来很酷。曾在LinkedIn担任首席科学家的DJ Patil为此开发了一套基于近距离算法的技术,他没有使用GPS来定位距离,而是在用户拍照或摄影时获得大量信息,例如噪音水平、蓝牙识别、光线识别、信号强度、时间,甚至是你手机所对着的方向。一个用户手机上获得的这些信息当然无法准确估算出地理位置,但当和其它很多人的信息进行比对时,DJ Patil认为会比GPS更好地识别出这些人是否在同一地点,以及他们之间的距离。
简而言之,Color试图推广一类“社交摄像头”。但这个据说能映射真实人际关系的社交网络一开始就搞砸了。意图简单的用户界面效果却适得其反。很多人听说了这个应用,然后安装,测试,接着置之不理,然后删掉─它在苹果应用商店里只得到2颗星,以至于Bill Nguyen不得不在程序页面上提示“别单独使用Color”。
但包括红杉资本在内的风投看中的并不是一款产品或技术,而是一个概念:Color有可能创建起Facebook也无法覆盖的另一层关系网络。大家在Facebook上找熟人,然后用Color找身边的人。为此Color需要大量的钱来缩短实现宏伟愿景的时间,而那些可能获得的数据,以及背后可供挖掘的信息,正是投资者为之疯狂的地方。
没有人知道Color会不会最终变成一个大买卖,但至少他们把社交网络向一个新方向推进了一步。
Color酷在哪儿
位置服务
别忘了这是它最重要的特点。通过调用手机自带GPS,Color能够以比地图更精准的精度,了解用户当前的空间与时间,并且能够追踪到用户的行动轨迹。另一个隐含的特点是时间。Color是没有“从相册上传”的功能的,这意味着在时空双重约束之下数据更为真实,从而具备了个性化服务的基础。
即时社交
与Instagram、Picplz致力于达成的“拍照分享社群关系”不同,Color只是希望利用图像、视频的直观、真实和及时特点,来激发用户之间更多的沟通欲望。在Instagram上,内容的载体变成了图像,其价值对于用户而言是“有趣”。而Color则是通过“有用”的内容来激发分享与互动,并由此创建全新的、真实的社交网络。另外最大的不同是,它更鼓励用户迅速融入群组。
真实至上
作为一款顶着“拍照分享”幌子的App,Color没有随大流去提供滤镜,也没有提供“相册”这样的增值服务。这或许让用户不太满意,但这正是Color非常有远见的地方:在移动互联网上,拍照将取代键盘成为最主流的输入方式。图像的娱乐功能和艺术性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其中蕴含的信息。
多维场景
换成“谷歌街景”更有助于你的理解。手机地图很快就会成为所有手机的标准配置,随着全球化和人员流动的加剧,人们希望尽快对一个陌生地区熟悉起来的意愿为这类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与谷歌不同的是,Color可以通过用户产生内容(UGC)的概念,大大减少隐私加监管的压力,并省去大量的成本。而这两项正是谷歌街景最大的负担。
即时通讯
这可能是Color所包含的巨大野心当中一直被隐藏的一项,但是在摄像头、150英尺(大约50米)、视频和照片分享等诸多产品功能的启发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Color有能力实现点对点的视频通话。尽管当前体验并不好,但不要忘记Color们所押注的是未来的移动互联网。
Tags: 

延伸阅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