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to,Bill Taylor:太大的创业热是一件坏事

编者按:本文由Bill Taylor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其在文中表达了对人人都想成为扎克伯格,以及创业公司为争抢人才推出的错误战略的担忧,其立场更偏向于公司和社会。
以下是正文
写下这篇文章,我可能会被很多人骂,不过我还是要说出来:创业热现在有些过了头,尤其是年轻人的创业热。
时代周刊最近发表了一篇报道指出硅谷的人才竞争现在是异常的激烈,比如说,社交游戏创业公司Zynga就为招聘人才开出了免费理发和获得iPod的福利,有宠物的还可以带宠物上班(不知道是不是宠物也可以得到免费的毛发修理)。不过这些招数也还只是以往公司抢人的老做法,最为可怕的要数他们推出的为新员工进行创业培训(教他们怎样离开受雇的公司并去创建自己的公司)的福利。文章结尾还指出:很大一部分非常棒的工程师都想成为下一个扎克伯格,而不是为小扎打工。
说实话,我也想成为下一个扎克伯格,这样也可以过过自己的电影瘾(指电影《社交网络》)。但是对我来说,这样一种大面积的希望成为年轻的创业者的梦想很可能会发展成第二个商业文化热(另外一个硅谷的“人人都想成为Gordon Gekko”版本——来自电影《华尔街》)。
要知道衡量你事业成功的真正标准是你是否给小至你的行业、社区,大至整个世界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却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去创建自己的公司。事实上,很多时候,你更需要做的是积极融入到你正在工作的公司中去,有所追求,拥抱你的使命,价值和目标。
请不要误会,我并不是反对这些公司给新员工进行创业培训。而且我也完全赞成去鼓励员工们进行自己的创新,然后希望他们能带着这些创新再次回到培养他们的公司。但是为了实现争抢人才的目标,就将自己的公司打造成一个能够为员工实现其创业梦想、提供培训支持的地方,却是错误的做法。在一家公司里,我更希望员工是真心的想成为这个公司的一部分,而不是为了今后能拉起自己的创业团队因而暂时寄居在这里。
Malcolm Gladwell 10年前就在人才大战中研究过这种现象:能源巨子安然为了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承诺只要他们在这里工作几年后,就能够获得他们今后无论想做什么的技能和思维。安然最后的结局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Gladwell还说,吸引杰出的人才和打造一支长期的杰出队伍是有区别的。最为成功的公司是那些能够打造出一支长期的杰出队伍的公司。他还提问:如果安然不是因为其人才战略的失误而倒闭的呢?如果说有才能的人被过于高估了呢?
这个问题10年前难以回答,今天仍然难以回答。但是我现在想问,倾尽公司的资源去招那些只想着自己今后出来单干的人才有意义吗?为什么不去试一试那些真正的认可你的公司并打算为其成功长期奋斗的人呢(就算他们不那么年轻或者不那么的有才能)?
Via HBR
Tags: 

延伸阅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