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互联网--专注于架构

最新标签
网站地图
文章索引
Rss订阅

首页 »p2p技术 » p2p网络终结者:基于P2P的知识共享网络(1) »正文

p2p网络终结者:基于P2P的知识共享网络(1)

来源: 发布时间:星期三, 2008年12月17日 浏览:2次 评论:0
我们深刻体会到目前知识共享方式并不能提供足够资源我们得到资源是受限所谓“受限”有技术上也有其它方面原因 2、Blog是我们需要知识共享模式吗?

、现有知识共享模式整理总结

现有知识共享模式大概如下:
1、基于C/S
如图书馆图书库是个服务器读者是客户机读者从图书库得到资料相当于客户端从数据库提取数据
2、基于C->C/S
如搜索引擎(以GOOGLE为典型)引擎从各host处主动检索资料客户端通过引擎获取资料
3、基于多点主动响应
如bbs客户端发出请求然后等待回复如果无人看到帖子或不愿回答则查询无效


所有这些模式都不是最好知识没有真正得到共享再大图书馆也有限度;个人知识储存多数不放置到WEB主机;(个别意义上)BBS始终限于用户面BBS的间难以互联互通(我前年和cndev和大富翁联系过尝试BBS互通但至今未实现)总而言的面向个人知识共享模式尚未出现



尽管Blog出现令许多人兴奋但究其根本是种基于WEB个人表达方式而非完善知识共享机制Blog有以下限制使其无法承担“知识共享”的重责:
1、内容主要是个人研究的类自有知识储存体现不多可谓有思想而无知识;
2、基于WEB发布样需要搜索引擎帮助查询和上述第2种模式没有本质区别

3、Wiki是我们需要知识共享模式吗?

和其说wiki是知识共享模式毋宁说是种创作共享模式种网络状态下Brain Storm大家起写作篇文档并不意味着知识得到共享在此过程中作者主要是付出而非收获(“知识”层面)

4、我们需要什么样知识共享模式?

我们需要这样知识共享模式:
1、不受地域(地理和网络)、时间和其它任何东西限制;
2、共享机制中每个人既是知识获得者也是知识发布者同时还是知识收集者;
3、不需要耗费更多资源即可实现知识共享;
4、知识可能是文字、数据或是文件即知识形式是不限
5、机制是开放只要遵从共享规范标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发布方式

5、基于P2P知识共享

基于P2P知识共享是这样种机制:机制中计算机都被看作是神经元所有神经元处于对等地位全部神经元组成个神经网络每个神经元既是知识提供者又是知识获取者神经元可以同时从多个其它神经元检索和获得知识也可以同时向多个其它神经元提供知识

下面我们以个例子来开始介绍说明

设想在原始时代有 3个原始人张 3、李 4和王麻子 3个人分别懂得些技术但都不懂其他人懂得技术张 3会取火李 4会打猎王麻子会酿酒如果要吃顿丰盛晚餐他们有两条路可以走是合起来干活李 4打猎、张 3烤肉、王麻子供给美酒——这也是wiki共同创作方式; 2是互相教授自己懂得技术让张 3不但会取火还会打猎甚至还会酿酒显然第 2种方式更加具有前瞻性从此以后无论他们合作还是分开每个人都继续有香喷喷烤肉和美酒作为晚餐

现在我们把张 3、李 4和王麻子都看作是网络时代联网计算机即网络神经元于是可以观察到这样过程:每个神经元有自己知识储存然后通过共享网络得到其它神经元知识储存在整个过程中知识被不断复制、积累随着神经元数量增加知识积累量也越来越庞大知识冗余度也越来越高也就是说知识总量在增加且重复度也越来越高份知识可能在多个神经元处有拷贝虽然看起来有些浪费但我们必须注意到神经元储存知识都是自己需要否则它不会去搜寻并获取整体意义上无意义重复并不会削弱个体意义上知识积累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冗余优点还在于个别神经元从系统分离并不会影响整体知识积累削弱点可以从人脑细胞整合机制中明显地看到人每天有数以万计脑细胞死亡但人不会变得越来越蠢根本原因就是知识不断在细胞间拷贝(所谓人脑中有百分的 9十几脑细胞没有用到是不是这些脑细胞就是用来做仓库呢?)

下面比较这种方式和第部分提到几种方式先看图书馆方式亚历山大城图书馆曾是历史上最大图书馆的但现在人们已经无法从中找到任何资料图书馆本身已经不存在再以现在世界最大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为例它藏书2000万册我相信每个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读过书绝对不止100册那么只要共享网络中有20万台计算机其中蕴涵知识就已经达到国会图书馆藏书量了当然在这个网络中开始就会存在知识冗余不过由于知识已经经过个体化过滤冗余度带来负面影响足以为个性化优点所抵消而且神经元是活生生个体知识在不断地提炼和升华这更是图书馆无法比肩地方

相关文章

读者评论

  • 共0条 分0页

发表评论

  • 昵称:
  •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