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异常处理,Java异常处理原理及应用

Java异常处理是使用Java语言进行软件开发和测试脚本开发时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是否进行异常处理直接关系到开发出的软件的稳定性和健壮性。我们曾经为大家介绍过《全面掌握Java的异常处理机制》,本文阐述了Java 异常处理的原理,并列举了一些实例。

Java 异常处理引出

假设您要编写一个 Java 程序,该程序读入用户输入的一行文本,并在终端显示该文本。

程序如下:

  1. import java.io.*;  
  2. public class EchoInput {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4.          System.out.println("Enter text to echo:");  
  5.          InputStreamReader isr = 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  
  6.          BufferedReader input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isr);  
  7.          String inputLine = inputReader.readLine();  
  8.          System.out.println("Read:" + inputLine);  
  9.   }  
  10. }  


分析上面的代码,在 EchoInput 类中,第 3 行声明了 main 方法;第 4 行提示用户输入文本;第 5、6 行设置 BufferedReader 对像连接到 InputStreamReader,而 InputStreamReader 又连接到标准输入流 System.in;第 7 行读入一行文本;第 8 行用标准输出流 System.out 显示出该文本。

表面看来上面的程序没有问题,但实际上,EchoInput 类完全可能出现问题。要在调用第 7 行的 readLine 方法时正确读取输入,这几种假设都必须成立:假定键盘有效,键盘能与计算机正常通信;假定键盘数据可从操作系统传输到 Java 虚拟机,又从 Java 虚拟机传输 inputReader。

大多数情况下上述假设都成立,但不尽然。为此,Java 采用异常方法,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错误,并采取步骤进行更正。在本例中,若试图编译以上代码,将看到以下信息:

  1.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Error: Unresolved compilation problem:  
  2.     Unhandled exception type IOException  
  3.     at EchoInput.main(EchoInput.java:7)  
  4.  


从中可以看到,第 7 行调用 readLine 方法可能出错:若果真如此,则产生 IOException 来记录故障。编译器错误是在告诉您,需要更改代码来解决这个潜在的问题。在 JDK API 文档中,可以看到同样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 readLine 方法,如图 1 所示。

java异常处理,Java异常处理原理及应用498)this.style.width=498;">
BufferedReader 类的 readLine 方法的 JDK API 文档

由上图可知,readLine 方法有时产生 IOException。如何处理潜在的故障?编译器需要“捕获”或“声明”IOException。

“捕获 (catch)”指当 readLine 方法产生错误时截获该错误,并处理和记录该问题。而“声明 (declare)”指错误可能引发 IOException,并通知调用该方法的任何代码:可能产生异常。

若要捕获异常,必须添加一个特殊的“处理代码块”,来接收和处理 IOException。于是程序改为如下:

  1. import java.io.*;  
  2. public class EchoInputHandle {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4.          System.out.println("Enter text to echo:");  
  5.          InputStreamReader isr = 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  
  6.          BufferedReader input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isr);  
  7.          try{  
  8.              String inputLine = inputReader.readLine();  
  9.              System.out.println("Read:" + inputLine);  
  10.          }  
  11.          catch(IOException exc){  
  12.              System.out.println(“Exception encountered: ” + exc);  
  13.          }  
  14.      }  
  15. }  


新添的代码块包含关键字 try 和 catch(第 7,10,11,13 行),表示要读取输入。若成功,则正常运行。若读取输入时错误,则捕获问题(由 IOException 对象表示),并采取相应措施。在本例,采用的处理方式是输出异常。

若不准备捕获 IOException,仅声明异常,则要特别指定 main 方法可能出错,而且特别说明可能产生 IOException。于是程序改为如下:

  1. import java.io.*;  
  2. public class EchoInputDeclare {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4.          System.out.println("Enter text to echo:");  
  5.          InputStreamReader isr = 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  
  6.          BufferedReader input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isr);  
  7.          String inputLine = inputReader.readLine();  
  8.          System.out.println("Read:" + inputLine);  
  9.   }  
  10. }  


从上面的这个简单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异常处理在 Java 代码开发中不能被忽视。

Java 异常以及异常处理

可将 Java 异常看作是一类消息,它传送一些系统问题、故障及未按规定执行的动作的相关信息。异常包含信息,以将信息从应用程序的一部分发送到另一部分。

编译语言为何要处理异常?为何不在异常出现位置随时处理具体故障?因为有时候我们需要在系统中交流错误消息,以便按照统一的方式处理问题,有时是因为有若干处理问题的可能方式,但您不知道使用哪一种,此时,可将处理异常的任务委托给调用方法的代码。调用者通常更能了解问题来源的上下文,能更好的确定恢复方式。

java异常处理,Java异常处理原理及应用498)this.style.width=498;"> 
通用消息架构

从上图可以看出,必定在运行的 Java 应用程序的一些类或对象中产生异常。出现故障时,“发送者”将产生异常对象。异常可能代表 Java 代码出现的问题,也可能是 JVM 的相应错误,或基础硬件或操作系统的错误。

异常本身表示消息,指发送者传给接收者的数据“负荷”。首先,异常基于类的类型来传输有用信息。很多情况下,基于异常的类既能识别故障本因并能更正问题。其次,异常还带有可能有用的数据(如属性)。

在处理异常时,消息必须有接收者;否则将无法处理产生异常的底层问题。

在上例中,异常“产生者”是读取文本行的 BufferedReader。在故障出现时,将在 readLine 方法中构建 IOException 对象。异常“接收者”是代码本身。EchoInputHandle 应用程序的 try-catch 结构中的 catch 块是异常的接收者,它以字符串形式输出异常,将问题记录下来。

Java 异常类的层次结构

在我们从总体上了解异常后,我们应该了解如何在 Java 应用程序中使用异常,即需要了解 Java 类的层次结构。图 3 是 Java 类的层次结构图。

java异常处理,Java异常处理原理及应用498)this.style.width=498;"> 
 Java 类的层次结构


在 Java 中,所有的异常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Throwable(可抛出)。Throwable 指定代码中可用异常传播机制通过 Java 应用程序传输的任何问题的共性。

Throwable 有两个重要的子类:Exception(异常)和 Error(错误),二者都是 Java 异常处理的重要子类,各自都包含大量子类。

Exception(异常)是应用程序中可能的可预测、可恢复问题。一般大多数异常表示中度到轻度的问题。异常一般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通常出现在代码的特定方法和操作中。在 EchoInput 类中,当试图调用 readLine 方法时,可能出现 IOException 异常。

Error(错误)表示运行应用程序中较严重问题。大多数错误与代码编写者执行的操作无关,而表示代码运行时 JVM(Java 虚拟机)出现的问题。例如,当 JVM 不再有继续执行操作所需的内存资源时,将出现 OutOfMemoryError。

Exception 类有一个重要的子类 RuntimeException。RuntimeException 类及其子类表示“JVM 常用操作”引发的错误。例如,若试图使用空值对象引用、除数为零或数组越界,则分别引发运行时异常(NullPointerException、ArithmeticException)和 ArrayIndexOutOfBoundException。

Java 异常的处理

在 Java 应用程序中,对异常的处理有两种方式:处理异常和声明异常。

处理异常:try、catch 和 finally

若要捕获异常,则必须在代码中添加异常处理器块。这种 Java 结构可能包含 3 个部分,

都有 Java 关键字。下面的例子中使用了 try-catch-finally 代码结构。

  1. import java.io.*;  
  2. public class EchoInputTryCatchFinally {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4.          System.out.println("Enter text to echo:");  
  5.          InputStreamReader isr = 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  
  6.          BufferedReader input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isr);  
  7.          try{  
  8.              String inputLine = inputReader.readLine();  
  9.             System.out.println("Read:" + inputLine);       
  10.          }  
  11.          catch(IOException exc){  
  12.              System.out.println("Exception encountered: " + exc);  
  13.          }  
  14.          finally{  
  15.             System.out.println("End. ");  
  16.      }  
  17. }  
  18.  


其中:

try 块:将一个或者多个语句放入 try 时,则表示这些语句可能抛出异常。编译器知道可能要发生异常,于是用一个特殊结构评估块内所有语句。

catch 块:当问题出现时,一种选择是定义代码块来处理问题,catch 块的目的便在于此。catch 块是 try 块所产生异常的接收者。基本原理是:一旦生成异常,则 try 块的执行中止,JVM 将查找相应的 JVM。

finally 块:还可以定义 finally 块,无论运行 try 块代码的结果如何,该块里面的代码一定运行。在常见的所有环境中,finally 块都将运行。无论 try 块是否运行完,无论是否产生异常,也无论是否在 catch 块中得到处理,finally 块都将执行。

try-catch-finally 规则:

必须在 try 之后添加 catch 或 finally 块。try 块后可同时接 catch 和 finally 块,但至少有一个块。

必须遵循块顺序:若代码同时使用 catch 和 finally 块,则必须将 catch 块放在 try 块之后。

catch 块与相应的异常类的类型相关。

一个 try 块可能有多个 catch 块。若如此,则执行第一个匹配块。

可嵌套 try-catch-finally 结构。

在 try-catch-finally 结构中,可重新抛出异常。

除了下列情况,总将执行 finally 做为结束:JVM 过早终止(调用 System.exit(int));在 finally 块中抛出一个未处理的异常;计算机断电、失火、或遭遇病毒攻击。

声明异常

若要声明异常,则必须将其添加到方法签名块的结束位置。下面是一个实例:

  1. public void errorProneMethod(int input) throws java.io.IOException {  
  2.     //Code for the method,including one or more method  
  3.     //calls that may produce an IOException  
  4. }  


这样,声明的异常将传给方法调用者,而且也通知了编译器:该方法的任何调用者必须遵守处理或声明规则。声明异常的规则如下:

必须声明方法可抛出的任何可检测异常(checked exception)。

非检测性异常(unchecked exception)不是必须的,可声明,也可不声明。

调用方法必须遵循任何可检测异常的处理和声明规则。若覆盖一个方法,则不能声明与覆盖方法不同的异常。声明的任何异常必须是被覆盖方法所声明异常的同类或子类。

Java 异常处理的分类

Java 异常可分为可检测异常,非检测异常和自定义异常。

可检测异常

可检测异常经编译器验证,对于声明抛出异常的任何方法,编译器将强制执行处理或声明规则,例如:sqlExecption 这个异常就是一个检测异常。你连接 JDBC 时,不捕捉这个异常,编译器就通不过,不允许编译。

非检测异常

非检测异常不遵循处理或声明规则。在产生此类异常时,不一定非要采取任何适当操作,编译器不会检查是否已解决了这样一个异常。例如:一个数组为 3 个长度,当你使用下标为3时,就会产生数组下标越界异常。这个异常 JVM 不会进行检测,要靠程序员来判断。有两个主要类定义非检测异常:RuntimeException 和 Error。

Error 子类属于非检测异常,因为无法预知它们的产生时间。若 Java 应用程序内存不足,则随时可能出现 OutOfMemoryError;起因一般不是应用程序的特殊调用,而是 JVM 自身的问题。另外,Error 一般表示应用程序无法解决的严重问题。

RuntimeException 类也属于非检测异常,因为普通 JVM 操作引发的运行时异常随时可能发生,此类异常一般是由特定操作引发。但这些操作在 Java 应用程序中会频繁出现。因此,它们不受编译器检查与处理或声明规则的限制。

自定义异常

自定义异常是为了表示应用程序的一些错误类型,为代码可能发生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提供新含义。可以显示代码多个位置之间的错误的相似性,也可以区分代码运行时可能出现的相似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错误,或给出应用程序中一组错误的特定含义。例如,对队列进行操作时,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空队列时试图删除一个元素;满队列时试图添加一个元素。则需要自定义两个异常来处理这两种情况。

Java 异常处理的原则和忌讳

Java 异常处理的原则

尽可能的处理异常

要尽可能的处理异常,如果条件确实不允许,无法在自己的代码中完成处理,就考虑声明异常。如果人为避免在代码中处理异常,仅作声明,则是一种错误和依赖的实践。




Tags:  java异常处理

延伸阅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